今年暑假,清华电子系的大一学生可有点不好过。
因为今年的大作业实在太难了。
通过总共9个学时的Python课程学习,要实现基于人脸图像自动识别该人性别的功能。
就这样,清华大学再次因为作业布置的太难,冲上了热搜,网友们纷纷围观吐槽。
网友们纷纷表示,作业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,但要放在电子系这种对软件编程依赖性不高的院系,而且还是要求大一学生去完成,显然有些过分了。
对于大一新生来说,大多数同学只接触过C/C++基础知识,也没有培养大家自学和找资料的能力现在突然要求快速学成Python,并完成人脸图像识别性别的功能,是非常困难的。
有人认为,即便有人真的完成了大作业,恐怕也跟老师的关系不大。
其次,虽然这个大作业不要求准确率,对AI领域的从业者来说,可能只是相当于简单地写一个demo的水平。但电子系的大一学生,没有接触过AI领域相关的知识,看到这个作业只能是一头雾水。
大一学生也没有建立完整的算法知识体系,虽然大作业可以通过SVM、最近邻这些算法实现,但这些算法大一学生很有可能不知道,不知道就不会用这些算法去完成作业。
有的网友认为这份作业脱离了教育的本质。Python除了用于人工智能外,更多的用于自动化处理一些繁琐的人工操作,例如爬虫、表格处理等等。如果作业往这方面布置,同学们可以理解Python的作用。
但老师选择了多数同学都毫无经验的人工智能领域,同学们不熟悉Python、不熟悉任务、也不熟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的工具,到头来即便写出了代码,可能都不知道这份代码可以做什么。
针对这一次的大作业,网友们纷纷吐槽,但这并不是第一次清华大学因为作业太难而上热搜。
去年清华大学老师给自动化系布置了一道大作业,要求大一学生用C++写一个功能强大的雨课堂也引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