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学家到开发者,甲骨文到TDeng

作者

尔悦采访嘉宾

张玮绚(Wade)

小T导读:在去年11月,曾在甲骨文北京研发中心核心开发团队任职的张玮绚(Wade)转身成为了涛思数据的一员,负责TDengine的研发管理工作。在即将进入45岁之际,他毅然选择了转换赛道,重燃少年时期的冒险精神。从90分完美主义出发,他希望未来自己能够和团队一起将TDengine打造成为时序数据库的代名词。本文中Wade将会阐述转换赛道的心路历程,分享自己的人生和职场经验,给到有需要的人一些参考。

从“化学家”到“开发者”,叛逆学霸的自学之路

和大多数人不一样,Wade的初中时代并没有在学校度过,而是选择了在家中自学。至于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,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“上课真的很无聊”,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叛逆的少年形象。

“除了一直是短板的英语,我从初中开始基本所有课程都是自学的,包括大学的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、数理统计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,以及计算机系的课程,像数据结构、汇编语言、操作系统等等都是自学,不爱上课这个习惯也伴随了我半生。”

和普遍意义上的叛逆少年不一样,准确一点来说,Wade更应该被称为一个叛逆的学霸。在他的前半生里,因为叛逆的性格,“自学”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,但这种学习方式却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,反而推动着他在不断进步——不仅在自学半年初中课程之后就考上了让自己心仪的高中,更是通过努力,让自己的短板学科英语也在半年时间内从8分考到了82分。升入高中之后,各种物理化学竞赛的奖项也是手到擒来。

脱离了照本宣科,Wade的学习动力更多时候源自兴趣推动。少年的他梦想是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化学家,也因此他在进入大学时优先选择了化学专业,随后却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相差甚远,机缘巧合下他接触了计算机基础课并学习了FORTRAN语言编程,彼时的心情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,兴趣和热情也在悄然间发生转移。在本科阶段,Wade自学了计算机系的基础课程,本科毕业后成功考进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继续读研,在专业上,彻底从一名“化学家”转为了一名“开发者”。

斗转星移间,少年时期的特立独行逐渐被掩盖在时间洪流中,在接下来的十余年职场生涯里,Wade成为了一名越发成熟的开发者乃至是管理者——他发现过HP-UX操作系统的Bug、Solaris上C++编译器的Bug(那时候开源软件还只是个传说,这些操作系统级别的产品都只能由各个厂商的相应部门解决),做过不少架构设计、开发、性能分析方面的工作,比较擅长写FunctionalSpec……从EMC到腾讯再到甲骨文,Wade的开发和职场经历越来越丰富。

“我一直是做基础软件的,对基础软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,曾经我也尝试过在两家企业做应用和解决方案团队的负责人,但总是提不起热情。在我此前的工作中,经常会和数据库产品打交道,也了解过时序数据库这个领域。进入中年之后,我一直想要寻找到一个能够重燃自身冒险精神的工作,在接触到TDengine时,我觉得自己找到了。”

45岁转换赛道,想把TDengine打造成时序数据库的代名词

在即将进入45岁之际,Wade选择加入了涛思数据,负责TDengine的研发管理工作。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,他从产品、团队、赛道三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。

从产品层面来说,作为Wade曾经接触和试用过的一款数据库产品,TDengine轻巧的安装包、超群的数据插入速度和存储查询性能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。但相比于产品,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说,一个高素质的团队能够更吸引他的加入,而想要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团队、注重产品和技术的企业文化,又和公司创始人密不可分,而Wade此前对Jeff(涛思数据创始人陶建辉)也早有耳闻,认为他是一个极具极客精神且充满创业热情的人。

除此之外,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在选择职场方向时,赛道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是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tzrz/75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