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我去了一趟北京,见了几个老朋友,都是校内或校外专注于编程或创客教育的老师。
在交流请教中,听到几个故事:
第一个故事:某大牌学科辅导机构,最近也在开编程课,然后3、4年级的孩子就让学C++,对,你没听错,就是继续按照超前学习的老路子在搅动家长的焦虑。
第二个故事:某线上编程机构,一年级教完Scratch图形化编程后,二年级就开始教Python,因为课没有了,硬拉着孩子往上拔。
第三个故事:有一年级家长从其他机构试听完,买了我朋友机构的9.9元试听课,非要学Python,说其他机构会收,你为啥不收,在机构家长群里吵架。最后我朋友说实在不能教,先把数学学好吧,10倍退你钱也不能教。
说三个故事,请家长朋友们细品。我只想说:说能教的不一定是好,不懂的家长觉得好而已;说不能教的有时候,反而是良心机构,请大家爱护!
说完三个故事,我想从我们的实践和思考,来和家长聊聊,机器人、编程、创客,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计划,怎样比较合理?
这同样也是一些来俱乐部咨询的新生家长、一些学习了一年两年的老生家长,都会经常问到的问题。
今天我从孩子的教育规律出发,整理了一些典型问题。这些思考并非来自商业和市场考虑,也并非是我们闭门造车。这期间,我和值得尊敬的校内老师、同行交流过;和个别有想法的家长也交流过;和资深的技术工程师,比如我们公司十几年开发经验的架构师也交流过。所以是一些适合大部分孩子的客观建议。
STEAM教育在国内还很新,一种教育模式即便国外很成熟,一到国内都不会那么快形成唯一共识。但是围绕教育核心和尊重教育规律,是最基本的出发点。
下面列举出这些问题,希望我的解答,能够帮助家长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。
01现在孩子幼儿园(甚至还没上幼儿园),看到STEAM教育很有用,现在要开始学么?应该学什么?一般而言,对于4岁以前的孩子,就是上托班或幼儿园小班阶段,我都是劝家长不用急。STEAM是种教学组织方式,不是一个科目,不是非要学什么才叫学,在家里玩其实也是在学。
比如,你可以在家侧重性的让孩子多观察、多动手,现在也有很多STEAM类的玩具,拼插类的、搭建类的、制作类的,都很好,还有一些实物编程玩具,完全不需要电子屏幕的,也非常棒。这个阶段不用急于孩子会理解什么知识点,其实在玩的过程,就是潜移默化的在建立一些基本的观察和概念。
当然我也不建议买太多玩具,因为玩具太多或者经常换,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,延迟满足是非常重要的。就像我儿子小的时候,玩具是不多的,唯一经常买的还是他喜欢的乐高科技类或创造类套件,因为乐高科技类套件(Technic)、创造类套件(Creator),在搭建中,各种精细结构、各种齿轮、传动等零件更多,动手的要求就更高。还有比如一些磁吸式的电路模块,其实电子电路的一些简单连接,和编程很像,也有很多逻辑思考在里面。如果是幼儿园中大班了,家长对于STEAM教育比较认同,可以选择兴趣班。这里选择的出发点也是不要太超前,这是一个建立兴趣和逐步拓展的过程,不要因为现在热门什么就一定要早点学。这个阶段的孩子从生理心理发展来看,在7岁前都是属于前运算阶段。
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大班的孩子,千万不要急于学电脑编程,只有极少数到了大班下学期,的确数学思维以及电脑鼠标等操作很熟练了,才可以试试电脑编程比如Scratch。还有这个阶段乐高课学什么?也会遇到家长说在很多乐高机构学过很久,小颗粒都学过了,能不能尽快学习机械结构的课程?
学过和学过什么是两个概念,我们说STEAM是综合性的,他不是简单的主题搭建课。比如就算是大颗粒,如何与真实世界的物品、结构去连接?如何在课堂上启发设计、创作表达,和一些童话故事去结合?如何在建筑、车辆、机械、科技社会的场景中,通过乐高零件去观察、认识和创作。课程设计不同,对孩子的启蒙作用就不同。
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,还没有小学的学习状态,在自主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上都还没到学龄阶段,所以像玩物星球的BE-1及以上的课程,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的,教学过程也是比较紧凑的。玩物星球的课程,1年的课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效果,是抵得上你在很多机构上1.5-2年的。所以我们既反对很平缓的学习消耗课时,也反对急于超前学习。
02小学阶段,到底学习机器人好还是编程好?这个问题,其实主要还是孩子的时间问题,如果孩子时间充裕,两个方向一起学当然更好。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孩子年龄越大时间越少,越是被学科所挤占。那么两者如果要做一个选择,怎么办?
这个问题,我的观点首先是不能绝对。到底学哪个好,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点也是重要因素之一,这不是家长和老师一厢情愿的事情。
其次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,知识体系和教育规律来说,我认为应当以机器人为主,或者换个说法,就是要和硬件结合为主。
这么说有以下几个原因。
第一,机器人学到2、3年级,在有了机械结构的学习后,就会加入编程。高年龄段的机器人学习,就是结构设计、编程控制的高度融合。所以就算1、2年级不学Scratch这些图形化编程工具,所谓的逻辑思维、计算思维,在机器人学习上同样具备。
第二,小学生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,机器人的学习更综合,更具象,有助于孩子兴趣的持续和真实世界的探究,不宜过早沉浸在虚拟世界中。
第三,编程往深入学,对数学的要求很高,小学生尤其是4年级以前,数学基础不足以支撑编程的深入学习;所以为什么图形化编程很多会结合故事创作、游戏创作来进行?因为一旦数学、逻辑上过早深入,要不是孩子觉得枯燥降低兴趣,要不就是编程灌输式教学。虽然家长能看到成果,但教学方式经不起推敲。
第四,机器人不光是知识技能的学习,还能培养团队合作、策略思考、现场应变等多种能力,这些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思维习惯、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。对着电脑的独立编程,并不是完整的STEAM教育。
当然以上首先要取决于孩子的兴趣,也有部分孩子可能对于机器人、机械搭建等不是很感兴趣,对于电脑编程更感兴趣,那么先学编程也问题不大。只是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宜过早深入,编程是和数学螺旋式上升的。
不要因为被编程的考级考证、被信奥或者说高考中有信息技术选考而带歪了方向。
编程的考级考证可以考,这只是一些知识和技能的验证,并非是编程的目的。就好比码农和架构师的区别,一个是只会写代码,另一个是会设计系统、解决问题。
信奥只适合少部分人,而且本身数学基础要非常好,以前没有“少儿编程”这股风的时候,信奥苗子都是从奥数拔尖的这部分学生中选的,想想为什么就知道了?别成了“陪跑”的大多数。
高考中的技术选考,那就更遥远了。而且要注意了,技术选考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,各占50%。现在很多媒体和机构,强调信息技术进入新高考选考,是偷换了概念。信息技术包含算法与程序,现在是考VB,(VisualBasic)编程,年开始Python替换了VB,所以年的高考技术选考中,算法与程序部分考Python;通用技术包括技术与设计,会有结构设计、流程设计、系统设计、控制设计等必修课,还有电子控制技术、建筑及其设计、简易机器人制作、服装及其设计等选修课。
真的看明白的话,说学编程新高考有用,和学机器人新高考有用,其实都是一句没毛病的废话。因为通用技术里有包含机器人、开源硬件的电子电路、编程控制等内容。
03机器人学了两三年了,下一步应该怎么进行学习规划?俱乐部有一些孩子四五年级了,机器人比如乐高EV3也学习了两三年了,那么接下来应该学什么?
从孩子的综合能力来说,我有几个建议:
第一,机器人学习了两三年,并不代表说一定学的很好了。当然其核心的结构设计和编程知识,的确也基本都学习了。但是机器人是一个应用型学科,继续深入学习一定是围绕具体的项目和问题的。比如围绕每年乐高的FLL主题项目,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学习。当然有不少家长到了四-六年级,会更